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44期 2020/03/01 出刊/ 半月刊

 

 

二二八事件。歷史記憶、政治改革、族群共榮

【文、圖∕涂泰維∕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每年二月二十八日國定假日(1997年至今)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事了,也許是為了替歷史留下一些記憶,抑或是替受難者至上歉意,無論如何,二二八紀念假日某種程度上都給予台灣人很重要的歷史借鏡。今年,過往的二二八受難者檔案已全部公開,促轉會也完成了階段性的報告以及任務,如今的真相追求真的解開了嗎?二二八事件在我們這個世代又該繼續以何種定位存在?以下透過歷史記憶、政治環境改革、族群共榮三個角度提供給大家做思考。

二二八歷史記憶:

  1945年8月29日(日本對同盟國宣佈投降的後十五天)陳儀正式以台灣省行政長官的身份接收台灣。面對祖國的歸來,台灣人認為終於可以揮別過往殖民時期所受到的差別待遇,擁抱蔣介石所宣揚的民主,不久後即發現「趕走了狗,卻換來了豬」,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談判破裂,中華民國進入非常時期,國共內戰也不時在中國各地發生,台灣當時經過50年的日治在亞洲已成為僅次於東京的現代化城市,也因戰事多未波及到台灣,台灣享有許多糧食及天然資源可自給自足,但因國共內戰需求,台灣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米荒,物價飆升、通貨膨脹,米價比原先上升400倍,經濟嚴重崩潰,加上國民軍的貪污、腐敗劫掠大量民眾財產與日產,控制行政人事權不讓台人參與使得早已深受日本法治洗禮的台灣人忍無可忍。

  1947年2月27日晚間,在天馬茶房查緝私菸的葉得根因沒收菸販林江邁的所有財產在拉扯的過程中重傷林江邁使之頭部流血,民眾因日前的積怨,紛紛包圍當時查緝私菸的六人,其中傅學通開槍示威時不慎擊中圍觀的陳文溪導致其死亡,展開了後續一連串反抗活動,隔日,2月28日,民眾包圍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要求交出殺人的主事者,沒料到卻遭憲兵持機槍掃射,造成多人傷亡,民眾實在隱忍不下,決定集合闖入國家廣播公司(現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將日前與今日所受的傷害廣播給全台灣的人民知道,頓時掀起一陣全島性的二二八反抗活動,3月1日台北市省議會召集全台共30名菁英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簡稱處委會),展開了與行政長官公署的政治對談,並提出「五項決議」的政治訴求,陳儀方面則是在接受(實為拖延)下採取兩面手法,一方面拖延台灣局面,另一方面積極向蔣介石調度軍隊前來鎮壓,3月1日至3月7日台灣全島戰事不斷。

  3月8日蔣介石所屬的閩兵第四軍隊先後來台,隔日3月9日二十一師由基隆港和高雄港陸續登陸,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鎮壓行動,也埋下了日後白色恐佈的種子,以黨國威權體制欺壓人民長達四十二個年頭。

26012

(圖片出處:維基百科)

台灣轉型正義面臨的問題---政治環境的改革:

  二二八對台灣來說可以作為一個民主抗爭的時代劃分,在當時的時代環境與國際局勢下,台灣、美國、中國三方角力造就出台灣的種種問題,二二八事件隨後帶來的即是白色恐怖,不同於二二八的是,白色恐怖是經由司法程序強迫人民屈服已達到手段的正當性,比起二二八,白色恐怖更加系統性的得以用法律途徑以及軍警網絡系統整肅政敵實施恐怖統治進而穩固政權,受害者不計其數。如今,台灣經過1987年解嚴、1990年代民主化,許多過往的傷口一一被翻出來檢討,社會也嘗試以更多元的面相探求解決方案。

  有別於他國,台灣在「不流血改革」的民主化歷程中產生了嚴重的問題,也就是各國在民主化過程舊有威權體制通常都會予以瓦解,或進行內部結構改革,但台灣卻留存了下來,這也造成台灣轉型正義上一大難處,因此,「國家正常化」成為了轉型正義不可避免的一個潛在問題,我們可以在生活周遭輕易的就看到,例如台灣的國旗並不由人民共同決定的,而是由1924年國民黨將當時海軍旗作為取代五色旗的象徵而一直沿用至今,又如國歌並未具有象徵台灣的意象及元素,而是具有濃厚黨政軍色彩的黃埔軍校訓詞,這些都說明了一個事情,也就是當我們無法正視自己為一個脫離威權體制的國家,理所當然的我們也無法帶著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過往的歷史。

   台灣在轉型正義還有許多可以精進的空間,國家正常化也應該成為未來國家政策導向,將現存不合乎時空背景的法條、象徵應該加以去除或著修正才能讓我們以一個正常且健康的心態去面對轉型正義這件事,也才能以「我們都是台灣人」的角度去彼此溝通、討論,減少族群間的對立及衝突。


26012

(圖片出處:鄭南榕出殯當日/邱萬興攝影)

族群的共榮與共存:

  對於歷史真相而言沒有客觀的價值對錯,只有主觀的價值評判,每個人因著生命歷程、成長背景的不同對於同一件事自然會有不同的立場(如同當時二二八影響的省籍對立)因此,所謂的「正義」也就是最合乎當時大眾主流價值的評判過程,如今我們站在自由、民主、人權的角度下回頭去審視過去的歷史,我們不能完全了解當時的時代艱難,我們能做的事即是在不偏離最客觀事實的情況下將歷史真相重現,剩下的交由後世去評判。

  每個時代的價值不同,沒有最好與最壞,只有所謂「相對的正義」,而在正義底下所要實現的價值即是在不同族群的歷史傷痛下我們要如何共同去面對,做出最有效的減輕傷害與責任分擔,讓歷史不在是一個國家的傷痛而是借鏡。二二八事件提醒我們,一件事情可以被隱瞞隨時間所淡忘,同時我們也有別種選擇。


26012

(圖片出處:228.0紀念活動/主辦單位攝影)


  





  Facebook Twitter Line

▲BACK

贊助單位 /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